1976年,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,一位年迈的老人,在家人的陪伴下,走进了展厅,仔细观看每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。当他的目光停留在一台斑驳的手摇发电机上时,他忽然停住了脚步,久久不肯离去。随后,他伸出双手,似乎想去触摸它。看到这一幕,一位工作人员赶紧上前提醒道:“老人家,这台发电机可是长征时期的文物,不能摸呀!”听到工作人员的话,老人低下了头,眼中含着泪水,哽咽着说道:“这台发电机是我长征时背回来的,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亲啊!”
这位老人是谁?他和这台发电机之间又有咋样的故事?让我们从长征的第一渡——于都河讲起。
1934年,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,为摆脱军队的围追堵截,红军开始了长征。中央红军的起点就在江西省的于都县。当时,反动派的飞机时常轰炸红军驻地,迫使红军一定要通过夜间架浮桥渡河。为帮助红军顺利渡河,于都的百姓自发捐献木材,甚至有人捐出棺材,只为让红军安全过河。在这片感人至深的场景中,一位年轻的红军战士谢宝金下定决心:“一定要完成好首长交给我的任务。”他怀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,踏上了长征的路。
谢宝金,36岁,刚刚参军,是一名负责手摇发电机的战士。当时,红军的无线电台一定要通过手摇发电机提供电力,而这台发电机就是红军通信的关键。谢宝金身高一米八九,力大无穷,负责这台68公斤重的发电机。当时,红军选出了128名精英战士,专门保护发电机的安全,而谢宝金就是这里面之一。长征前,谢宝金与首长立下誓言:“无论发生啥事,我一定保护好这台发电机。”于是,他与战友们一起,背着这台重物,踏上了艰苦的长征之路。
长征途中,红军面临着的围追堵截,行军路途充满艰险。每当战士们感到疲惫时,谢宝金总是奋力坚持,他和战友们轮流抬着发电机前进,并且每当遭遇危险,谢宝金总是会第一时间将发电机放在自己背上,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它。
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远超想象。过雪山时,四周是茫茫白雪,地面滑腻,根本没办法抬着发电机前行。谢宝金为保护发电机,忍受着巨大的痛苦,毅然决定将其背起来独自前行。他坚信,这台发电机代表着红军的希望,必须确保它的安全。最终,他成功将发电机背到延安,而当时,他所带领的128人的队伍,最终只剩下了3人。
谢宝金的坚守,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。电台为中央红军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情报,帮助红军准确掌握敌军的动态,最终帮助红军在多次战斗中取得胜利。例如,在四渡赤水时,谢宝金所保护的手摇发电机帮助军委二局截获了蒋介石的调兵电报,从而成功诱敌深入,为红军渡过赤水河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直到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,毛主席亲自表彰谢宝金为“长征模范”。而谢宝金的加入红军,得益于毛泽民的推荐。毛泽民在了解到谢宝金身强力壮且具有革命思想后,邀请他加入红军。在长征途中,谢宝金不仅凭借自己非凡的体力和坚韧的意志力完成了艰难的任务,也凭借着智慧为队伍解决了不少困境。
然而,战后谢宝金却选择了远离荣耀的生活。1952年,他辞去在北京的高薪工作,回到了江西的家乡,做了一名普通的供销社工作人员。对自身的英雄事迹,谢宝金从未在别人面前提起,直到1976年,他在北京看病时,才无意中提起了自己参与长征的经历。在那次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时,看到那台手摇发电机,他的情感终于爆发出来,讲述了自己当年背着发电机走过长征的艰难岁月。
谢宝金的故事很快在家乡传开,许多人想要资助他,但他从始至终坚持简朴的生活,从不向国家提出要求。直到1984年,他去世时,他依然过着平凡且朴素的生活。他的英雄事迹,也一直未被人们遗忘。他不仅是长征的见证者,也是那个时代不畏艰难、坚持信念的象征。
谢宝金的“傻”正是那种无私奉献、不求回报的精神,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传承红军精神,为了国家的荣光,默默奉献。
,星空体育平台入口在哪Copyright © 星空体育官网首页_星空体育入口官网_星空体育平台入口 - 实时体育新闻与数据分析 版权所有 沪ICP备19041798号-1 技术支持:星空体育官网首页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