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内人士一致认为,煤电定位将从提供电量的“主力军”转向保障系统稳定的“调节器”。
作为我国能源体系的“压舱石”,煤电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的角色正经历深刻重构。面对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带来的调峰压力与“双碳”目标下的降碳要求,“十五五”时期煤电怎么来实现高水平发展成为行业焦点。业内人士一致认为,煤电定位将从提供电量的“主力军”转向保障系统稳定的“调节器”。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,更是一场需要政策机制与市场环境协同发力的系统性变革。
“煤电装机占比已从2016年的57.33%降至2024年的35.7%,但绝对量仍超12亿千瓦。”电力规划设计总院603357)发电工程咨询院副院长李中才在近日举行的“新一代煤电升级改造技术交流会”上指出,这一“量增比降”的趋势折射出煤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功能转变——从提供电量的“主力军”转向保障电力系统稳定的“调节器”。
随着新能源装机爆发式增长,电力系统波动性明显地增强。“风光发电具有间歇性、波动性,连续多日无风无光的现象时有发生,仅靠储能难以解决长周期调节问题。”李中才强调,煤电的可靠出力是当前应对极端天气、保障电力安全的“最后一道防线”。尤其在迎峰度夏、度冬期间,煤电对最大负荷的支撑作用无可替代。
然而,煤电转型面临多重挑战。一方面,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中,煤电企业面临“计划电取消、煤价高位波动、辅助服务收益不足”的困境,部分机组出现“发一度亏一度”现象;另一方面,碳排放约束趋严,煤电行业需在2030年前碳达峰实现总量控制,单位GDP碳排放强度需较2005年下降65%以上。“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煤电发电量必须得到一定效果控制,同时通过技术升级降低单位能耗和碳排放。”李中才表示。
在此背景下,“新一代煤电”的概念应运而生。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《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的通知明确,新建机组和现役机组改造需聚焦“清洁降碳、安全可靠、高效调节、智能运行”四大维度。东方电气600875)集团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东方设计”)总经理助理黄璟表示:“煤电不再是‘越大越好’,而是要‘越灵活越好’,以更少的装机释放更大的调节能力,实现全社会成本最优。”
“在推动‘新一代煤电’升级改造的进程中,我们深刻认识到,一定要坚持系统性思维,从全局高度进行统筹规划。”东方设计副总工程师罗进对《中国能源报》记者表示,“作为东方电气集团旗下具有火电专业甲级资质的设计院,我们的角色与使命正在发生深刻转变。过去,我们可能更聚焦于汽轮机、锅炉、发电机等单一装备的技术演进;而现在,我们一定要站在能源装备整体战略的高度,不仅要深刻理解各核心装备的未来发展路线图,更要精通如何将这些先进装备高效集成与系统整合,以此来实现‘新一代煤电’的整体性能跃升。”
在“十五五”时期新增煤电装机容量预期有限的背景下,对存量机组进行升参数改造,已成为煤电行业适应新型电力系统需求、保障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路径。这项改造不仅是“十四五”节能降碳工作的深化与升级,更是煤电行业迈向新一代灵活高效发电技术的关键一步。
“当前,现役煤电机组与‘新一代煤电’指标仍有很大的差距。”黄璟援引行业对标数据称,2024年参与对标的30万、60万千瓦亚临界及超临界机组中,超一半机组供电煤耗未达到能耗限额三级标准,深度调峰能力普遍不足,30%负荷下机组供电煤耗平均增幅高达28%。
为破解这一难题,东方电气推动“系统性协同改造”,通过主机优化、辅机升级与全厂系统重构,实现“深度调峰”和“宽负荷高效运行”。
在灵活性改造方面,核心是解决“低负荷稳燃、宽负荷高效、环保达标、全厂灵活协调”四大难题。锅炉侧通过改造燃烧器结合省煤器分级和旁路技术,实现低负荷稳燃和脱硝系统全负荷投运;汽轮机侧通过通流部分宽工况优化和末级叶片在线监测,实现高效、安全调节;燃料与制粉系统匹配,保证全负荷段为锅炉提供稳定着火的“优质口粮”;推广辅机系统全域变频改造,使风机、泵类设备与负荷精准匹配,降低厂用电率。“通过上述整体协调改造,机组深调负荷可稳定在20%以下,30%负荷下供电煤耗增幅控制在20%以内,达到新建机组水平。”黄璟向《中国能源报》记者介绍。
在清洁降碳方面,煤电行业正探索“结构优化+技术升级”双路径。一方面,通过淘汰落后小机组、推广超超临界机组,提升整体能效;另一方面,布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(CCUS)技术。李中才透露,我国已具备20万吨/年级CCUS技术能力,但需解决“效率损耗大、成本高”的问题。“一台66万千瓦机组配套CCUS需新增约110万千瓦新能源,成本增加约0.23元/千瓦时,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推广,但在局部区域可通过政策激励实现示范应用。”
此外,煤电与新能源耦合成为新方向。例如,东方电气在国能沧东电厂,以60万燃煤机组为基荷,耦合分布式光伏、风力发电等间歇性新能源,并引入电化学储能系统,实现新能源耦合火电“一体化”运行模式,提升火电厂综合能源效率。黄璟表示:“国家能源局最新政策鼓励煤电耦合熔盐储热、绿氨掺烧等技术,这为煤电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。”
“煤电转型不能仅靠技术突破,更需要政策机制与市场环境协同发力。”李中才强调,当前煤电企业需通过容量电价、辅助服务市场等机制,体现其调节价值和安全价值。
容量电价政策是关键支撑。2023年,国家发改委出台《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》明确,煤电可通过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。尤其对于实施综合改造,如升参数改造的煤电机组,改造期内应享受容量电价,以降低企业投资压力。黄璟算了一笔账:一台3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实施提温提效改造需投资约3.5亿元,若改造期容量电价政策落地,可显著缩短投资回收期。
电力市场机制需加强完善。当前,部分省份现货市场出现“零电价”“负电价”,煤电企业“深调亏损”与“顶峰收益不足”并存。李中才建议:“建立‘电量市场+辅助服务市场+容量市场’协同的市场体系,通过调峰、调频、备用等辅助服务补偿,体现煤电的调节价值。同时,推动中长期合同与现货市场衔接,稳定企业收益预期。”
黄璟呼吁:“应加快制定新一代煤电技术标准,建立全生命周期性能评估体系,尤其要关注设备安全与寿命管理。”
展望“十五五”,李中才认为煤电将经历“增容控量—平台期—逐步下降”的发展路径:“2030年前,煤电装机仍有增量空间,但发电量将达峰;达峰后进入平台期,通过灵活性改造释放调节能力;远期随着新能源可靠性提升,煤电将逐步向保障性电源转型。”
黄璟则强调:“煤电的未来不是‘退出’,而是‘重生’,通过技术升级与模式创新,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‘稳定器’。”
,星空体育平台入口在哪Copyright © 星空体育官网首页_星空体育入口官网_星空体育平台入口 - 实时体育新闻与数据分析 版权所有 沪ICP备19041798号-1 技术支持:星空体育官网首页 网站地图